Day1 云雾接驾
下午三点走出上饶站时,山城的湿气裹着桂花香扑面而来。接站的陈师傅举着写有我名字的泛黄纸板,七座商务车轮胎上还沾着三清山的红泥——后来才知道这是"仙山土",当地人说沾了能沾仙气。去酒店路上经过信江大桥,司机特意放慢车速:"看左边!三清山的轮廓像不像卧佛?"暮色中连绵山影确实显出几分禅意。
冷知识:上饶方言把"谢谢"说成"多承",和徽州话的"多谢"同源却更古雅。
入住后直奔山人菜馆,这家开在居民楼下的二十年老店,霉豆腐蒸肉和野蕨菜炒腊肉让我这个浙江人见识了赣菜的鲜辣本色。老板推荐当季的板栗烧鸡,人均50就能吃到撑。特别惊喜是赠送的葛根粉羹,滑润微甜解辣一流。饭后散步到滨江公园,发现本地人都在跳一种结合了太极动作的广场舞,领舞大爷说这叫"三清养生舞"。
展开剩余77%Day2 仙踪寻迹
清晨的酒店自助餐竟有现烫的铅山烫粉,浇一勺筒骨汤,配上腌辣椒和炸黄豆,暖胃又提神。九点半抵达三清山南门时,售票处已排起长龙,好在提前含门票的团队通道五分钟就搞定了。建议一定要加购往返索道——后来遇到徒步上山的背包客,说1600级台阶让他的腿抖成了"巨蟒出山"现实版。
冷知识:东方女神峰在不同角度会呈现少女、少妇、老妪三种形态,最佳观测点在女神宾馆后的小平台。
中午在景区餐厅花68元买了份勉强果腹的套餐后,意外在阳光海岸栈道发现个卖烤红薯的老人家。他用的竟是山里的柴火灶,5块钱一大个还送自制野茶。下午三点走到西海岸玻璃栈道时,云雾突然漫上来,顿时如腾云驾雾。同行的上海阿姨紧张得蹲着走,她老伴却兴奋地拍视频:"这下真成神仙啦!"
傍晚到婺源后,民宿老板悄悄推荐了村里村外徽州民肴的隐藏菜单:臭鳜鱼酿豆腐。发酵恰到好处的鱼肉裹着嫩豆腐,配着柴火饭能吃三碗。结账时厨师长还送了一碟自家腌的野杨梅,酸得人眯眼却又停不下嘴。
Day3 画里相逢
李坑景区周四人流适中,十点在申明亭遇到写生的美院学生。他们分享的冷门机位:沿溪走到双龙桥,蹲低用青石板做前景拍倒影,能框住整座明清廊桥。村口"小桥流水人家"的牌匾处游客扎堆,其实往深处走200米,李记祠堂边的洗衣埠头更有生活气息——穿蓝布衫的婆婆们抡着棒槌,溅起的水花里晃着白墙黛瓦。
冷知识:篁岭晒秋的辣椒拼图暗含八卦图案,这是明清时徽商为防盗设计的家族密码。
中午在天街食府发现道神仙菜——糊豆腐。看起来其貌不扬,但猪油渣、香菇丁、豆干粒在豆腐糊里碰撞出奇妙鲜香。下午在篁岭晒工坊,守摊的老伯教我摆拍"晒秋"秘诀:要把辣椒串举过头顶逆光拍,这样红得透亮。四点突然下雨,躲进慎德堂喝菊花茶时,看店的小姑娘竟拿出祖传的锡制茶叶罐,说这是当年徽商装茶远销的"嫁妆罐"。
Day4 瓷韵悠长
最后一天在景德镇古窑,十点半的拉坯表演区里,老师傅用赣剧调子哼着"手随泥走,泥随手变"。展馆角落不起眼的青花瓷片堆,管理员说可以免费挑三片——我选的明宣德款后来被民宿老板惊呼"能换顿大餐"。午餐在窑窑领鲜吃到道惊艳的瓷泥煨鸡,用荷叶包裹后外糊高岭土烤制,拆开时混着陶土香的汁水直接滴到桌上。
冷知识:古窑里踩陶泥的工人至今保留着"踩泥歌",节奏快慢对应不同瓷器所需的泥料韧性。
返程前两小时,司机绕路带我们去三宝村的废弃窑口拍照。斑驳的龙窑遗址爬满青苔,某个瞬间,阳光穿过残破的窑顶,光柱里飞舞的尘埃仿佛千年前未散的窑火。在机场托运行李时,发现箱底不知何时粘了片三清山的红叶——这大概就是山水最好的告别礼吧。
特别收录:
1. 婺源菜市场二楼有家只做早市的汽糕店,萝卜丝馅的薄脆版本配豆浆绝佳(6:30-8:30)
2. 景德镇陶艺街的"泥火"工作室可体验30分钟速成陶艺,作品能当场刻字烧制(需预约)
3. 三清山雷雨频发,备件一次性雨衣比伞实用,还能在索道排队时垫着坐
4. 重要!李坑景区内洗手间较少,游客中心旁那个最干净(带硬币投币使用)上饶江西九江方诚国旅
地接社/旅行社/旅游公司股票的资金杠杆
发布于:浙江省